近日,國家衛健委綜合監督局發布消息顯示,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督察培訓動員會在京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強調,國家衛生健康委将會同有關部門,提升監管效能,促進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化、規範化、常态化。
同時,國家衛健委綜合監管局發布《關于開展2020年度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督察征集問題線索的公告》顯示,将主要征集醫藥領域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争行為,醫療機構違法違規執業、非法發布醫療廣告,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不規範使用醫保基金,公立醫療機構未落實集采及取消加成等方面問題線索。
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線索,督察組将在實地督查時進行抽查核查,線索征集時間為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
此外,9月17日國家醫保局也發布消息顯示,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家醫保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醫藥商業賄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機制。主要内容是建立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案件定期通報制度,積極拓展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案件司法成果在醫藥價格和招采領域運用。
早在7月24日,國家衛健委就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醫療行業作風建設工作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嚴厲打擊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收取回扣違規違法行為。
開展打擊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收取回扣專項治理,查處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利用執業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取回扣的行為;重點檢查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接受藥品、
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産品生産、經營
企業或經銷人員以各種名義、形式給予的回扣行為。
嚴肅查處醫藥産品生産、經營企業的經銷人員在醫療機構内的違規營銷行為。重點檢查醫療機構門診、住院部、藥房等區域出現醫藥産品生産、經營企業或經銷人員違規向醫務人員推銷藥品、醫療器械,進行商業洽談的行為。
改變醫生薪酬結構
據了解,醫院與醫藥企業之間的腐敗,主要是藥品以及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等方面的回扣。
吉林大學廉政建設專項研究課題曾發布研究顯示,依據委托權力行使的領域,可将醫療腐敗分為選人用人、财務管理、基建後勤、招标采購、附屬企業、對外合作、醫療保險、醫德醫風領域共8個類型腐敗問題。
依據行使委托權力産生腐敗行為的性質,又可将醫療腐敗分為顯性腐敗和隐形腐敗兩個類型,前者通過濫用權力直接收受财物,後者通過濫用委托權力間接、隐性獲取私利。
因此,醫療腐敗集中表現為“縱橫交錯”、“内外交織”兩大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人員發布《醫藥企業商業賄賂法律及政策治理研究》一文,梳理顯示,院内醫藥賄賂的主要形式包括回扣、進院費以及其他形式的商業賄賂行為,其中對醫務人員額回扣是醫藥購銷腐敗領域中的重要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業内有觀點認為醫務人員收受回扣是因為其收入較低導緻的薪酬結構不合理。
對此,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相關研究人員對三明市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情況進行調查,年薪制是三明采取的方式之一,實施年薪制改革以來,三明市公立醫院醫生人均收入明顯提升,從 2012 年的 7.04 萬元增長到2013 年的9.99 萬元,之後平穩上升,2017 年達到 13.46 萬元,是2012 年的1.91 倍。
醫生收入上升的同時,醫院藥品、耗材的檢查收入均明顯下降。數據顯示,實施醫藥、醫保、薪酬等一系列改革以來,三明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藥品、耗材、檢查收入占比從 2011 年的60.06%下降到2016 年的 33.16%,醫務收入占比從2011 年的 39.94%上升到 2016 年的66.84%。
變革行業的兩票制
為解決耗材回扣問題,國家層面不斷有政策落地,兩票制、帶量采購、DRG等等,都正在對行業産生明顯影響,其中國家級帶量采購即将落地,目前多省已經在收集各械企的産品數據。
對于兩票制,有械企發布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 年 4 月 30 日,全國已有超過 25 個省、市、自治區出台耗材“兩票制”政策。
業内分析認為,兩票制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壓縮流通環節的價格水分,針對耗材價格虛高的問題,促進耗材降價,壓縮帶金銷售的空間。與此同時,大批經銷商都已受到影響。
《中國市場》期刊曾發布文章從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個角度分析兩票制的影響。
對于上遊工業即生産企業,兩票制的開展清理了内部供應鍊流程,銷售渠道漸趨扁平式,過票公司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由底價開票的方式向傭金折返模式過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藥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
藥品代理費用,在此階段,
醫藥工業企業的财務收入與納稅額關系呈正比。
其次,兩票制使醫藥工業企業從低價開票的形式轉為傭金折返的開票方法,能夠督促醫藥企業退回部分
代理費用,避免出現違規行為,此種狀況下,醫藥工業企業的财務管理者面臨着如何規範合理的處理高開差額費用的工作挑戰。
對于商業環節,兩票制改變了代理商墊付資金的模式,轉為應用醫保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為中小型的醫藥商業企業帶來了淘汰的風險。
從經銷商的角度來說,兩票制的推行,清除了不規範流通企業,增加了銷售的空間,規範了藥品銷售的流程,行業集中度得以增強。由于代理商大幅減少,醫藥工業企業采取的高開模式為醫藥商業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資金墊付壓力。
雖然部分醫院可以憑借自身優勢,延長付款周期,但也加大了醫藥商業企業應收賬款的比例,資金壓力劇增。